-
从岸边向海中延伸的桥墩和塔柱犹如长龙卧波,在蓝天白云碧波底色下,9月25日贯通的世界最长、国内首座跨海峡公铁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展示美丽的身姿。
-
美国科学家团队通过线粒体分析,发现两个电鳗新种,其中一个名为“伏特电鳗”的新种,输出电压可达860伏,远超此前所有纪录,也使之成为现存最强大的生物电“发电机”。相关研究报告发表于近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
19分钟从北京市内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6日,时速可达160公里的轨道交通——大兴国际机场线一期开通运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五纵两横”交通网规模初显,为“新国门”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
历经4年多建设,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的国道317线珠角拉山隧道26日通车。这是西藏今年以来继米拉山隧道、矮拉山隧道之后开通的又一条高海拔特长隧道。与此前翻山越岭的道路相比,这条隧道将行车路程缩短19 6公里,时间缩短近1小时。
-
26日上午6时56分,随着首趟C2701次列车从北京西站驶出,京雄城际铁路北京西至大兴机场段正式开通。作为连接千年古都北京和未来的“千年之城”雄安之间的高速铁路,京雄城际着力打造我国智能高铁新标杆。
-
国家电投乌兰察布风电基地一期600万千瓦示范项目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进入工程施工阶段,标志着全球单体最大陆上风电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供电近200亿千瓦时,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绿色能源。
-
9月26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2019年9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日京雄城际铁路北京西站至大兴机场段正式开通运营,京沈高铁、大张铁路加快建设,开行北京东—燕郊、天津—宝坻—蓟县等市郊列车和北京—雄安新区动车组列车,轨道上的京津冀0 5小时到1小时的交通圈初步形成。
-
9月26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苏通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GIL(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综合管廊工程投运。这两项工程均占据了当今世界输电技术各自领域的制高点,推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能力实现新的飞跃,使我国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得到了提升。
-
说起40年来我国超算研制、创新、应用的“超常发展”成果,亲历中国超算事业发展的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杨广文教授告诉记者:“自1978年我国启动首台巨型机‘银河-Ⅰ’研制以来,目前已在天津、深圳、济南、长沙、广州和无锡建成6个国家级超算中心,13次拿下世界第一 。
2019-09-27 分享
标签:
创新
利器
之
-
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四川、云南段线路,日前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双河乡启动施工。这标志着四川第四条特高压外送通道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工程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四川水能发电“弃水”问题。
-
24日下午4时,额定吊重900吨的起吊机将钢梁吊至指定位置,并与吊索完成连接。五峰山长江大桥主跨首段钢梁成功架设,标志着国内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由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的中缅国际通道——云南大(理)临(沧)铁路澜沧江双线大桥24日顺利合龙,大临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开启,综合立体交通网是重头戏之一。在9月24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是总统领、总要求,在其指导下,下一步将编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下称《纲要》),对未来的发展有更进一步的描述
-
9月24日,记者从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大会期间制造业领域外企签约项目达89个、投资额391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40个、投资额118亿元;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5个,投资额79亿元。
-
中国在土耳其的最大直接投资项目胡努特鲁电厂22日在土南部阿达纳省正式开工。